詳解工傷維權基本常識 當家人或親朋好友突然發生工傷,一般說來,都會陷入驚慌與悲痛之中,這種情況下如何維權?根據我國法律對處理工傷的程序性規定,按時間順序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問題: 如您想快速知道工傷怎么賠如何賠,平臺有超級方便實用的方法!在這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年代,想更快更有效率的知道賠償怎么賠如何賠,平臺智能AI工傷計算器直接可自助幫您秒算賠償,一目了然的呈現你的專屬賠償使其秒懂。現在開始立即計算賠償吧(激動的心顫抖的手)猛戳:立即計算(即可自助算)。 一、是否知道受傷或死亡職工單位的名稱? 在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情形下,用人單位是工傷保險待遇的承擔者;在參加工傷保險的情形下,用人單位也應承擔部分的工傷保險待遇。不知道用人單位的準確名稱,就無法確定追索的對象。因為實踐中不乏存在不知道自己單位名稱的職工,尤其是工程層層分包的情況。包工頭自己招用的農民工,很難知道自己的用人單位是誰。 二、是否有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或工作證、上崗證等勞動關系證明? 勞動合同及其他勞動關系證明材料,是申請工傷認定必備材料。沒有這些材料,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甚至不會受理工傷認定申請。 三、向用人單位或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了解單位是否參加工傷保險? 是否參加工傷保險,直接影響工傷保險待遇的責任承擔,且處理的程序也會有所不同。 四、用人單位是否已申請工傷認定? 不管是否參加工傷保險,工傷認定都是處理工傷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工傷認定首先是用人單位的義務,在用人單位不在規定期限內申請工傷認定的,工傷職工、近親屬等可以在一年內申請。由于申請工傷認定有確定的期限,超過期限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將不予受理,追索工傷保險待遇也將得不到仲裁、法院的支持,所以,不要輕信用人單位虛假的或沒有誠意的承諾,以免錯過申請工傷認定的期限。 五、如果用人單位跟你協商解決工傷賠償數額,你了解傷殘級別和計算標準嗎? 協商解決多發生在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情形下。由于申報工傷有可能影響單位將來的工傷保險繳費比例或受到相關部門的處罰,用人單位往往不申請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就直接要求協商賠償數額,工傷職工或其親屬為了使工傷賠償早日處理完畢,也多采取迎合的態度,但此時沒有勞動能力鑒定的結論,傷殘級別及后期治療費用無法確定,甚至不清楚工傷賠償的計算標準,所以,應多看工傷法律書籍、多上工傷賠償標準網、以及有經驗的工友交流,條件允許的,最好請律師出面談判工傷賠償事宜、簽訂賠償協議 |